乔治·巴兰钦

美国舞蹈家
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1983年),美国舞蹈家、编导。一生编排了包括《堂吉诃德》(1965年)等芭蕾全剧在内的200多部芭蕾舞,执导多部歌剧、音乐剧、电影的芭蕾布景。在为音乐剧《保持警惕》(On Your Toes)(1936年)创作的《十号大街上的杀戮》中,舞蹈首次成为音乐剧叙事的一部分。
巴兰钦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乔治·巴兰奇瓦泽,在当地的帝国芭蕾舞学校和帝国芭蕾舞团学习。1924年随苏联国家舞蹈团(Soviet State Dancers)到欧洲巡回演出。后来拒绝回国,前往巴黎,加入佳吉列夫创办的俄罗斯芭蕾舞团。1932年协助筹办蒙特卡罗俄罗斯芭蕾舞团。1933年前往纽约,次年参与美国芭蕾学校的创办。1935—38年供职于大都会歌剧院。1948年协助创办了纽约芭蕾舞团,任舞团艺术指导,直至逝世前夕。

个人经历

1904年1月22日生于俄国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一个音乐之家。其父是一位祖籍格鲁吉亚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乔治亚共和国歌剧院的创办人,擅长根据祖居地格鲁吉亚的民歌曲调,汲取灵感创作新的乐曲。其母也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弹得一手好钢琴。巴兰钦从小就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5岁就跟随母亲学钢琴。巴兰钦和弟弟两人长大後,都从事与音乐相关的事业,不同的是弟弟继承父志,成为一位作曲家,而巴兰钦却一生深耕於芭蕾舞的领域。1914年母亲带他和姐姐塔玛娜(Tamara)分别投考海军学校和帝国芭蕾舞蹈学校(Imperial Ballet School),那知海军学校不收他,塔玛娜又没考上帝国芭蕾舞蹈学校。在友人的劝告下,巴兰钦的母亲让他试试看投考帝国芭蕾舞蹈学,那知又真的给他考上了!就这样,没想到巴兰钦就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这所闻名世界的芭蕾学校,开始了他的舞蹈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帝国芭蕾舞学校度过了战争岁月。1917年学校一度关闭数月。1918年,帝国芭蕾舞学校更名苏联国家芭蕾舞学校而重新开办,他不得不靠做粗活或在影院里为无声电影演奏钢琴维持生计。尽管在校期间他不是那麼愉快,经3年多的学习, 1921年,他还是从芭蕾舞蹈学校毕了业,由於对音乐的热爱,1921-1924年,他又考进了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校(State's Conservatory of Music),修读音乐理论和钢琴,也修习作曲、和声和对位法等。这一切正统的音乐训练,令巴兰钦成为众多编舞家中最懂音乐的一个。
学生时代的巴兰钦已尝试编舞。早在1920年,他就根据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的《夜》(Nuit)创作了一个短小的作品。他还为帝国芭蕾舞学校的实验芭蕾舞晚会自编自导,与同道一起演出过一些作品,但学校当局阻拦此项活动。17岁时,加入彼得格勒的米哈依洛夫斯基剧院芭蕾舞团(Mikhailovsky Theatre Ballet)(即列宁格勒国家模范歌剧院芭蕾舞团),除了在古典芭蕾舞剧演出外,巴兰钦为上演若干新编的实验性芭蕾舞剧,其中有让·科克托(Jean Cocteau)和达赖厄斯·米勒尤德(Darius Milhaud)合写的《屋顶上的牛》(Le Boeuf sur le toit,1920)。1921年,毕业后任米哈依洛夫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独舞演员,同时他和一批年轻的舞蹈者们组建了“青年芭蕾舞团”(The Young Ballet)进行创新探索,从事编导工作。1924年,他率领青年芭蕾舞团到欧美各国巡回演出,受到当时著名的俄国芭蕾舞团的经理人谢尔盖·佳吉列夫(Sergey Diaghilev)的赏识。对芭蕾艺术改革和创新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新颖别致的风格和特点。除了在古典芭蕾舞剧中演出外,也为该团编排了《迷》(Enigma)(1923)、乔治·伯纳德·肖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凯撒和克丽奥佩脱拉》(Caesar and Cleopatra,1923),但他主要的创作活动都围绕在团外和一邦好朋友兼玛丽娅剧院的舞者,如:塔玛拉·盖沃盖娃(Tamara Gevergeva,后改为名盖娃(Geva)(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苏拉·达妮洛娃(Shura Danilova)(後来成了亚历桑德拉·达妮洛娃(Alexandra Danilova))和尼古拉斯·埃菲莫夫(Nicolas Efim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