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

一种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流派[1]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后一个时期主要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2]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反对传统文学的价值观和描写技巧,采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表现人的主观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描写人与社会的对立和异化人被隆剑物的地停恋成了丧失自我的非人。[3]
现代主义文学在写作原则方面的六个特点:矛盾,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话,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排列,后现代主义作家有时把几种可能性组合排列起来,以显示生活和故事的荒谬;不连贯性,上述的排列法打断了行文的连贯性;随意性,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成了一种随随便便的行为;比喻的极度引申,有些后现代主义作家有意识地把比喻引申成独立的故事,再也不回到原来的上下文中去了;虚构与事实的结合。[4]
在西方文学界,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都被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

演变

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发生于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