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姓,中国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31位,符姓人口较多,当今国内人口约100多万,约占国内汉族人口的千分之六,国外符姓人口约30多万,约占国外华人的百分之一。综合符氏约140万人口是当今中国汉族姓氏排名第100——140位之间的姓氏,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其中海南为当今符姓第一大省。[1][2] 符氏起源于古代的符信,这是一种出入关门和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由具有一定权力的官职负责掌管,符氏族相传是世袭此官职的家族,以符为氏族原始图腾和族徽。符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出自姬姓,是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战国时鲁顷公之孙公雅在秦国担任符玺令,据《元和姓纂》记载:"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琊。"其后人便以符为姓 。二是源自改姓,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族人为避祸遂改为符姓。符姓发祥之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符姓望族居琅琊[yá]郡(今山东诸城)。后因金人入侵,此地符姓南迁吴中。明初,符姓作为山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全国各地。[3][4] 姓氏源流
所谓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名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种形状,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者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合,以检验真假。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以后,末代君王鲁国倾公有个孙子叫公雅,后来在秦国担任符玺令,其后人便以符为姓。符姓部分发祥之地,根据学者考证,在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后岗村一带,村里现存符世祠堂、族谱、及族谱碑文。公雅的子孙,遍布全国各地的符姓人家,追根究源,他们的老家是在河南。望族居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