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都护府是北宋设置于河湟沿边的军事机构。哲宗元符二年(1099),宋军进入湟水流域,攻占邈川、宗哥等城;元符三年三月建湟州(即邈川城)为都护府;由于湟水流域吐蕃部族反抗激烈,宋军于建中靖国元年撤离湟水流域。崇宁二年,宋军再次进入湟水流域,三年四月,建陇右都护,以知西宁州兼领。其职能等同于沿边安抚使司。 历史沿革
都护创于西汉。一般认为,西汉于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汉书)。东汉承袭都护制度,并改都护府为长史府。 [1] 唐朝时期,中国历史又一次进入大一统时期。面对分布于周边边疆地区的众多民族,唐朝确立了都护制度,先后设置了瀚海都护府、燕然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金山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保宁都护府、昆陵都护府、濛[méng]池都护府等,并在都护府下设置众多羁縻[mí]府州,以管理边疆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