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清

元代武当道教著名道士
张守清 (1253一?)名洞渊,号月峡叟。峡州宜都(今湖北宜昌西北)人。[1][2]幼习儒业,长入吏员。至元二十一年(1284)入武当山鲁洞云为师,修炼金丹大道。[3][4]后又拜叶云莱刘道明、张道安为师,尽得秘传。[5][6]《道藏》有关道经所列清微派中,称他为“冲元雷使”。[7][8]他从至元二十二年(1285)开始,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创建南岩天一真庆宫,开辟下山道路,垦田数百顷,度众数千人。至大三年(1310)及皇庆年间(1312--1313),多次奉诏入京祈祷雨雪。延[]元年(1314)朝廷授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命他管领教门公事。后退隐于清微妙化岩。[9][10]

人物事迹

张守清是元代武当道教中最著名的道士之一,明代任自垣《山志》称其“独冠武当”。
守清幼年读经书习儒业,长大成人后曾做过吏员,至元21年(公元1284年)9月,他30岁时,听说武当山道士鲁洞云“仙誉超群,不干名利”,慕名入山拜洞云为师。鲁洞云高兴地说:“我等你很久了”。随尽授其道要,守清得全真派嫡传。后又师事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尽得清微雷法之秘传。很快,张守清全面继承武当派、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等各派之长,创立了以崇奉玄帝为主要信仰特征,以清微道法为主体,兼容各派道法的“新武当派”。真正开创了武当道教兼容并收的武当道派风范,形成了内炼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的、融贯各家为一体的新武当派。并广收弟子门徒,壮大了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此外还命弟子编刊了很多道书,扩大了武当道教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成为武当山道教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武当道教大兴之后,遂隐修于武当山天柱峰南五里清微宫后山,精修无极上道。后无疾而终。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