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

国民党为阻滞日军进攻炸毁黄河大堤的事件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指抗日战争期间徐州会战失利后,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西下,于1938年6月下令军队在河南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的军事行动。花园口决堤是中国抗战史上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3][4]
1938年5月下旬至6月初,日军在占领徐州后沿陇海路西进,准备夺取郑州,进攻武汉。为了阻止日军前进,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时值雨季,使得黄河水位暴涨,水势漫延而下,将所掘的堤口冲开百余米。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商水一带地区形成宽阔的水带,整个黄泛区由西北至东南,长达400余公里,途经豫、皖、苏3省44个县。花园口决堤虽打破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为保卫武汉争取了时间。但同时也淹没了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灾难,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2][5][3][4]
黄河决口在军事上达到了预定的效果,日军的军事进攻行动受到了重大挫折。虽然花园口决堤最终没能阻止日军进攻武汉,但国民政府利用日军推迟进攻武汉和改变计划的时间,对中国军队进行了战略调整和转移。此外,花园口决堤带来了黄河改道,使中日双方沿着黄泛区形成了东西对峙,新黄河的北面和东面为日军所占领,西面和南面为国民党所辖。改道后的黄河线基本可看成中日双方在军事上的分界线中日两军隔新黄河线而西东对望。[1][2]

事件背景

徐州会战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