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话即鄱阳赣方言,古县渡是鄱阳话的发源,地它保留了赣方言的诸多共性,同时也不乏自身的特色。鄱阳素称“富饶之地”、“鱼米之乡”,是全省置县最早的县份之一。通过鄱阳方言,往往能帮助人们了解鄱阳地域文化的另一个侧面。地处鄱阳盆地一隅的鄱阳,由于远离战乱,居民长期相对稳定,因而方言中至今还残存着不少古音韵、古词语和古形式。 赣语简介
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亦为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大约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 特点
了字音,蛤蟆=ká mā tóu了,麻雀=麻焦了,跳蚤=跳机毛了,知了=加一了,野鸭子=y ǎ鸭(eā)了;大人叫自己家或者比较亲近人家的男孩子会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机了”,叫自己家或者比较亲近人家的女孩子会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妹了”。“eán皮”=很活泼,很顽皮,讨人嫌,乱动手动脚;“抵事”=妨碍,打扰;“不(bēr)抵事”=不妨碍,没事,不要紧;作兴=看得起;囥[kàng]=藏;雕雕:赏识小孩聪明者曰“雕雕”。《荀子》:“雕雕鸟县,贵爵重赏于其前。”注:“章明之貌。”亦曰“雕玲”。俗作“刁”,其义迥别。亭当:形容小孩子乖。《朱子全书》:“如夫子言:‘文质彬彬,自然停当恰 好。’”常用作誉人之能干者,尤以夸奖小孩为普遍应用。排场:形容女的好看。如元曲《谢天香》:“量妾身则是个妓女排场。”俗谓人物之美丽者曰“排场”。鄱阳人经常说:茄屋里个dì dì宁了真亭当,茄屋里妹了真排场(别人家的小孩)就是这个意思。鄱阳的称呼分别为爸爸:爹的,妈妈:娘,爷爷:嗲(diā)的,奶奶:mǔ mr叔叔:牙牙,大婶婶:大(tāi)yē,伯伯:爸伯(bēr);小婶婶:lāi了;阿姨:姨了;姑父:姑牙了;姑姑:娘了;舅舅:母舅(qiú);舅妈:舅母;姐姐:假假;妹妹:妹子;哥哥:哥哥;弟弟:弟浪。动词:摞(lúo)粉,戽[hù]水,看牛(kān 注释:放牛)撮(cùo)谷(注释:盛晒在地上的谷子),进合(学)(hē注释:上学 又说进合(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