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

国家级景区
圆明园四十景,指的是圆明园中四十处景点。盛时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等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历史沿革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四十景图》。《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图分别附有汪由敦所书弘历《四十景题诗》,共计40对幅,每对幅为右图左诗。每幅图的绢心64×65厘米,连装池绫边为83×75厘米。全图分为上下两册,配楠木插盖匣盛装。首册画页之前分裱雍正书《圆明园记》和乾隆书《圆明园后记》。在上下册各最后一景的图、诗末尾,分别款书“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奉敕,臣唐岱沈源恭画”和“工部尚书臣汪由敦奉敕敬书”字样。这套四十景彩绘图,直至乾隆十一年四月,才最终裱成呈进,又经装配木匣之后,在十二年(1747年)六月,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套《四十景图》彩绘本,后来却蒙受了极大的屈辱。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就这样,圆明园及其图像,都统统被西方入侵者“带走”了,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人们只能“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清末谭延闿语)。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珍藏画卷,是(2004年)中国首次出版《圆明园四十景图》绢印画卷。该卷长约28米,宽约38厘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绢制彩色工笔画,发行单位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请参看词条《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