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的北朝的一个地方政权
西魏(535年-557年),国号“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子南阳王元宝炬建立的地方性政权,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史称“西魏”,与北魏的另一分裂政权“东魏”作区分。西魏共经历两代三帝,国[zuò]二十二年。[1][5]
北魏末年,大臣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北魏由此分裂成西魏与东魏,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大臣的支持下建立西魏。此后,宇文泰一直把持西魏朝政,他任用苏绰等人改革,裁汰冗官并设置军屯,改革军事制度,发展社会经济,期间宇文泰率领西魏军与高欢率领的东魏军多次交战,双方的实力相当而互有伤亡。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元宝炬死,皇太子元钦嗣位,是为西魏废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宇文泰派遣大将军尉迟迥攻占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宇文泰诛杀元钦,并拥立元宝炬的四子元廓为傀儡皇帝,是为西魏恭皇帝,后元廓在宇文泰的胡化运动下改回姓氏拓跋,不久宇文泰命于谨率军攻占南朝梁的江陵,并立萧詧为傀儡梁主使其居江陵城东。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其侄宇文护接替掌握西魏政权,次年宇文护强迫拓跋廓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宇文觉即为北周孝闵帝,至此西魏政权灭亡。[1][6]
西魏的国境大致包括东至河南洛阳以西,西至流沙,北越河套,南略至巴蜀、川贵、云南之地,[7]西魏与东魏在北方对峙时期,社会安定且国力强盛,北方经济逐渐恢复,而且西魏通过历次战争,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8]

国号来源

魏孝武帝永熙二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其中的东和西指的是地理方位,由于“西魏”领地是原北魏洛阳以西,同时其都城长安位于东魏都城邺地的西部,因此为区别占据东方的东魏政权,而称之为西魏,[5]两个政权都在名义上表示自己是北魏的后续正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