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

辐鳍鱼纲鲟形目鱼类
鲟鱼是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的通称,鲟鱼隶属于辐鳍鱼纲鲟形目鱼类。[2]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分类研究鲟形目共分为2科6属:鲟科Acipenseridae)包括鲟属(Acipenser)、[huáng]属(Huso)、铲鲟属(Scaphirhynchus)、拟铲鲟属(Pseudoscaphirhynchus);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包括两属:白鲟属Psephurus)和匙吻鲟属(Polyodon)。[3][4]
鲟鱼体细长、呈纺锤形,腹扁平,身体裸露无鳞,在背部被有5行骨板,体侧和腹部各2行,骨板行间布满微小骨颗粒,幼鱼骨板有向后的棘状突起。口小,位于头的腹面,呈管状伸缩;唇有皱褶,形似花瓣;鳃膜不相连结。口的前方有触须4根横生并列,须的前方有若干疣状突起。体色一般上部为灰色或灰黄色,下部为黄白或乳白色。幼体较成体色深。在初春和生殖期间,皮肤较光滑,有光泽。[5]
现存的鲟鱼均分布在北半球,主要主要集中在三大区域:一是欧洲东部的黑海里海等地区,这是全球最大的鲟鱼产区;二是环北太平洋亚洲东部和北美西部地区;三是北美洲东海岸地区。[3]鲟形目鱼类分为洄游型与江河定居型,[6]其中洄游型主要栖息在近海岸咸水中,[7]江河定居型则主要栖息在大型淡水水体中下层。[8]鲟鱼在不同生长阶段食性不同,成鱼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或动植物渣滓等为食。[9]
鲟形目有27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17个种被列为极危(CR)等级,5种为易危(VU)等级,3种为濒危(EN)等级。[4]2021年,鲟形目中有7个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白鲟中华鲟长江鲟(达式鲟,Acipenser dabryanus)、达式鳇(Huso dauricus)(野外种群)为国家一集保护野生动物。[10]2023年,鲟形目所有物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1]短吻鲟(Acipenser brevirostrum)和大西洋鲟(Acipenser sturio)被列入附录I。[12]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