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包车

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最初叫人力车,诞生于1870年前后,发源地是日本,1874年从日本传到中国。[1]
同治12年(1873年6月),法国商人米拉上海租界公董局提出在上海经营人力车交通运输业,并享受10年专利的申请。法租界当局1874年3月24日批准其申请。并发给米拉第一号人力车营业执照,米拉得法公董局和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许可,备车三百辆在租界营业,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批人力车,也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1][2]人力车从日本输入上海。有产者私人配置的人力车,雇佣车夫来拉,俗称“包车”。由于车身一律漆成黄色,因此把人力车又叫做黄包车。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又称之为东洋车。[3][1]
2007年8月27日浙江在线新闻发布的报道中提到杭州市旅委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的《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西湖周边有望重现人力黄包车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4]在现代社会多个地区景区周边黄包车重现,黄包车代表着一种传统,看上去古朴,而且乘坐方便,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来说,是种具有特色的交通工具。[4]

历史简介

传入与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