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罗斯·脱欢

明朝前期蒙古瓦剌部的首领
绰罗斯·脱欢(蒙古语:ᠲᠣᠭᠣᠨ,鲍培转写:Toγan,西里尔字母:Тогоон;?—1439年),又作脱懽、托欢,明朝前期蒙古瓦剌部的首领。其父亲是马哈木,母亲是额勒伯克汗的女儿萨穆尔公主。[1]
1418年,绰罗斯·脱欢为获得大明支持,向大明请求袭其父爵位,明成祖封他为顺宁王。1434年,绰罗斯·脱欢袭杀阿鲁台,为父报仇,又兼并了瓦剌本部的贤义王捏烈忽、安乐王把秃孛罗,至其子也先统一了瓦剌四部。其通过大同马市和朝贡贸易与明王朝进行经济交流。正统三年(1438年),绰罗斯·脱欢与脱脱不花共同率军讨阿鲁台所立阿岱汗及其丞相朵儿只伯,占领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与明廷关系甚密,部属屡受封爵,并通过朝贡和大同马市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交流。一说为东蒙古正统势力遣人刺杀。1439年,绰罗斯·脱欢逝世,儿子也先继承了他的地位,自称太师淮王。绰罗斯·脱欢为也先的霸业奠定了基础。[2][1]

人物生平

承袭父位

元朝灭亡之后,北方的土尔扈特部落成为东西蒙古中一支强大的势力。明朝和土尔扈特部落共商安定众蒙古之计。在永乐七年(1409年)封辉特部把秃孛罗为安乐王,封绰罗斯部马哈木为顺宁王,封客列亦惕部太平为贤义王,安定了整个蒙古族区域。土尔扈特部落与明朝建立了正式臣属关系。阿鲁台太师为了夺取故元的汗位,推举绰罗斯部的脱欢为代理人。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朝政府同意绰罗斯·脱欢承袭其父绰罗斯·马哈木的爵位,册封为顺宁王。永乐十七至十九年(1419年至1421年),瓦剌两次被阿鲁台打败。脱欢为了取得明朝政府的支持而向明朝表示友好。明成祖晚年三次北征,真正得益者是瓦剌脱欢。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夏,脱欢利用明朝的攻势,出兵东蒙古,大败阿鲁台,“掠其人口马驼羊殆尽”,威望大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