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寺

河南安阳灵泉寺
灵泉寺是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公元546年修建的。道凭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法的弘扬,相传到处化缘,终于有一天他来到南平村,见此处山青泉碧,颇合禅意,遂不再云游四方。就在此处大兴土木,开始创建灵泉寺,自此香火不绝。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以来,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上升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隋文帝开国后,想通过提倡佛教教化民风,因此于公元591年,下诏灵泉寺主持灵裕法师(道凭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相当现在的佛教协会主席)这使灵泉寺第一次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也由此奠定了“河朔第一古刹”的基础地位。唐代佛教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灵泉寺则成为北方佛教的圣地[1]

简介

河朔第一古刹,北方佛教圣地,全国最大的浮雕塔林,俗称“万佛沟”,又名“小龙门”。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有石窟247座,艺术价值。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的宝山山谷之中,周围八山环抱,状若莲台。
灵泉寺原名宝 山寺,为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高僧道凭法师所创。591年隋文帝杨坚诏请寺僧灵裕法师长安,封为全国最高僧官“国统”,统管全国寺院僧尼。唐代,寺中高僧内不乏王子帝后,仍为全国佛教中心,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现存单层石塔一对为我国最早石塔之一,精美的唐代九级石塔一对,隋狮一对,唐碑3通。寺院东西两山计有石窟247座,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