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胤

明末官员
申佳[yìn](1602—1644)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zhēn]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人。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mǐn]。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愍。有《申端愍公诗集》、《申端愍公文集》传世。文学代表作有《示子诗》等。 [1]

生平事迹

申佳胤六岁丧父而孤,家庭贫困,无所仰赖供给,其母靠纺织维生,有时一日只食一餐。申佳胤自幼便以节操刚正自励,面对他人从不显露饥寒的神色,他人无法看出其境况。
万历四十八年(1620)补生员天启元年(1621)辛酉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进士出身。六年(1633),授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知县。仪封民风勤谨简朴易于治理,申佳胤减省繁苛的教条,打算与民休息;仪封县原本多盗贼,申佳允严格实行保甲法,使盗贼无处容身,治安渐佳;遇到大雨不止,黄河决口,申佳胤亲自冒着怒涛乘船组织民工堵塞决口;县内有大土豪,奸诈狡猾而扰乱治安,申佳胤将之捕捉处刑,县境内为之震撼。
七年(1634),申佳胤因有才改调杞县。八年(1635),流寇“扫地王”率万人攻打杞县县城,城墙土垣多处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击溃流寇,因之将土城改建砖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键率兵勤王,勤王军即将抵达开封府时,诸位省、府大吏甚为惶恐不安,聚集会议说:“留之,不听。行,守土者且得罪。”申佳胤主张:“惟周王可留之。”众人称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