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坝镇-快懂百科
小坝乡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临开坪乡,南接禹里镇、西连青片、桃龙乡,北靠片口乡,是绵阳经北川北上松潘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北川关内百草河流域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全乡幅员面积244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有林地2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乡内有青云石、金矿等矿产资源,以及品种多样的中药材资源。青云石储量大,石材产品远销美、日、英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乡内盛产辣椒,年种植面积1500余亩,曾远销海外。2010年从云南引进雪莲果种植,逐渐形成规模。药材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是县内重要药材基地。以本地猪肉加工的腌腊肉制品和蕨菜、薇菜等山野食品,纯天然,无污染,色香味俱佳,远销省内外。 历史沿革
小坝乡位于白草河流域的中心,有道路东南至原县城禹里,西北至片口,再穿越桦子林,通往松潘。旧时,这条道路是大山中土特产品外运的重要通道,白草河上游乃至松潘、平武县部分地区居民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由此进入,故被称为“盐茶道路”。700多年前(公元1290年),元代统治者为保障“盐茶道路”的安全,在小坝与当地羌人盟誓,并将盟誓原因、过程及誓言錾[zàn]刻在山崖上,史称“石刻题记”。记载小坝盟誓的石刻题记位于小坝新街一民居后的崖壁上,全文共208字。明代是北川羌族最为强盛的时期,北川羌族被统称为白草羌,是茂县以东北最为强悍的少数民族群落,小坝地处白草羌的腹心地带,其地有野猪窝部落便因彪悍而名载史册。1546年,走马岭之战(当时奉命出征的官军分别集结到禹里、坝底和龙州<平武>,总兵力达三万七千人,大大超过当时北川羌人总和,四川巡抚张时彻和总兵何卿亲临前线督战和指挥,羌人把防线设在小坝以北走马岭一线。)以官军全胜而宣告结束,白草羌自此由强大走向衰弱。1547年,官军平定白草羌后,委任当地头人为酋长,自行对羌寨进行管理。清代,此区域被称为“石泉番寨”,仍实行自治政策。1911年,将小坝一带划归新设置的太平乡,改由地方政府直接管辖,小坝地区实行羌寨自治的时间长达300多年。1935年,红军在走马庙建立小坝乡苏维埃,小坝自此成为乡级建制的名称,并沿用至今。1950年3月置小坝区,当年7月改称第二区;1955年复称小坝区,区所在地为小坝乡,辖小坝、片口、开坪、外白、桃龙、小园五个乡;1958年9月撤乡成立小坝人民公社;1984年1月复称小坝乡;1985年4月成立小坝羌族藏族乡;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将小坝区公所撤并为小坝、开坪、片口3个乡;1992年12月8日,召开中共小坝羌族藏族乡第一届党代会;2003年1月,桃龙从小坝乡分出,恢复建制乡;2003年7月,北川羌族自治县建立后,撤销民族乡建制,小坝羌族藏族乡复称小坝乡。 结构与人口
全镇辖区面积24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万亩、林地面积30万余亩。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北川新县城驻地永昌镇75千米。辖巩固、民主、晨溪、坝地、民主、沙坪、聚宝、春槐、酒厂、团结、照德、江河、庄坪、青龙、百花、新建、泡花、大包、永兴、桑柏、大梁、茅岭、上沟、回龙、金凤、大华、太白26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344户10732人(2018),其中农业人口2309户7762人,羌族人口8259人,场镇常住人口2515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