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浚-抖音百科
彭浚(1769—1833),字映旟[yú],号宝臣,出身于清湖南衡山县沱字十五区王子塘(现今的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他在嘉庆十年(1805)以状元身份及第,成为清朝湖南地区的第一位状元。彭浚历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左春坊赞善、中允、翰林院侍讲、咸安宫总裁、教习庶吉士、户部员外郎、内阁侍学士、太仆侍少卿、奉天府府丞兼提督学政、顺天府府丞等职位,因此享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的美誉。他一生为官清廉尊贵,行事清正廉洁。[1] [2] 彭状元聪明好学,文思敏捷,能够即兴应对,因此在神州各地享有盛誉。当他还在家乡刻苦攻读的时候,当地的渔夫李三就非常喜欢和他一起练习做对子。有一次,李三以渔舟为题出了一个上句:“轻舟如梭,编织江中锦绣;宝塔似笔,倒书天上文章。”彭浚立即以惜字炉为题材,即兴造句,对出了完美的下句。[1] 道光十二年(1832),彭浚因脚疾辞官回乡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购置了360亩土地,作为“义田”,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求学。后来,他又多方筹资建房,办起了一所名为“文成公所”的学校,免费接收品学兼优的贫家子弟入学。他对家人说:“人不可徒作‘自了汉’,吾谋此举已多年,差幸初愿之克偿也。”又说:“人之好善,谁不如我,在力行何如耳?”辞官次年,彭浚病逝,享年65岁,入祀乡贤祠。[2] 彭氏一族家风秉正,享有“七代迭膺[yīng]”之誉。彭浚的嫡亲堂叔彭 传忠在《彭氏源流序》写道:“行于乡,为端人、为善士;仕于国,为忠臣、为廉吏。则百世而下,表为我氏之贤,光斯谱矣。”生前彭浚常以亲笔诗联告诫族人,流传下来的有“静观流水乐今日,好向春风怀古人”“世上做不尽底好事,家中慎勿有者闲人”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彭氏后人秉承急公好义、恪守清廉的家风。彭浚的第六代孙彭宽,坚守状元遗风,一生培育学子无数。彭浚的第七代后人彭丙甲家中,至今还珍藏着彭浚传下来的“勤、俭、敬、恕、忍、让、公、和”八个大字。这也是状元彭浚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