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门桥-抖音百科
北门桥,原名戊己桥,又名“通济桥”,因坐落在黟县县城北门外,而得名,它面向临漳门,横跨漳水。于1982年被评为黟[yī]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评为黄山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年),由县尉李称倡建,明嘉靖戊子年,被洪水冲塌。己丑年浙人江山谪[zhé]黟簿,又率邑人余枝华、汪隐等修建石桥。并以宋淳熙戊戌与明嘉靖己丑的天干“戊”“己”命名为“戊己桥”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余种德再度捐资修建,并改名为通济桥。 建造结构
桥身石拱三孔,穿心式桥墩。桥长32米,连南北石级共长42米,宽6米,高7.3米。桥以“黟县青”为材料,桥身用花岗岩垒砌,古朴厚重。桥面铺条石,两侧共设24根石立柱和23块石栏板,柱高1.25米,栏板0.9平方米,南北两侧砌有石台,拾级上下。两边桥头栏板呈抱鼓石状,全用黟县青砌结。由于桥短柱密,更显结构严谨,端庄古朴,精巧玲珑。桥墩向上游延伸超出桥体,墩头成削尖状,以利分水,缓解洪峰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