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立陶宛联邦

16~17世纪欧洲的国家
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语: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立陶宛语:Abiejų Tautų Respublika)是16~17世纪,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称波兰立陶宛王国,该国在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结为联邦时宣告成立。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联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贵族民主制或金权自由制,法律与由贵族(施拉赤塔)控制的议会(瑟姆)限制君主的权利。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而波兰是事实上的统治主体。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呈现出一种宗教多样化,该国以在当时少有的宗教自由而闻名。
在空前繁荣的几十年后,联邦在17世纪中期遭遇了政治混乱期,军事和经济日渐衰微,直到1795年被日益强盛的邻居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三度瓜分,最后亡国。

名称

联邦的官方名称是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语:Królestwo Polskie i Wielkie Księstwo Litewskie,白俄罗斯语:Рэч Паспалітая Абодвух Народаў,立陶宛语:Lenkijos Karalystė ir 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该名称的拉丁文写法Regnum Poloniae Magnusque Ducatus Lithuaniae在18世纪之前的文献中被提及。自17世纪起该国家在外交中被称为最高贵联邦波兰共和国波兰语:Najjaśniejsza Rzeczpospolita Polska,拉丁语:Serenissima Res Publica Poloniae)。国民称波兰Rzeczpospolita(鲁塞尼亚语:Рѣч Посполита立陶宛语Žečpospolita)。外国人以“以部代整”提喻法单纯地称该国为波兰
近来使用广泛的波兰术语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两国联邦”)于20世纪才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