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学潮

黄埔学潮
黄埔学潮事件,发生在抗战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炮校的黄埔十四期师生因与校方政治矛盾,引发了闹学潮事件。
事件经过是激进抗战与反共的两派对立学员争辩激烈,学校发现了学员进步书籍,采取禁书措施,逮捕了莽大龄等14名学生,引发学员罢课,学员占领了电台,学校政治部与特务、宪兵团封锁学校,,同时,引起新闻界震动。
事件最终结果是蒋介石下令白崇禧陈诚何应钦邹作华等调查此事,并面见两名学生代表,被推荐的学生代表郑新潮据理以争,强谏抗战,经共党和社会各界多方努力,被捕学员获释,学潮获胜,事态平息。[1]

黄埔学潮的背景

1937年,中国国民党陆军高级炮兵学校校址在南京。由于蒋介石提出“攘外先安内”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寇节节进逼。上海“八・一三”战争后,苏州河失守,学校怕出危险,才不得不由南京迁址,先迁入湖南零陵(当时叫永州),后又迁至广西桂林、柳州,最后迁到贵州都匀。蒋介石兼校长,教育长是邹作华,教育处长金镜清,总队长王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