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纯(?~1144)字永锡,滕阳(今山东省滕州市(原滕县)羊庄镇北台村)人。北宋官员、伪齐宰相。张孝纯工诗,有才略。元祐进士,历任滨州通判、河北路转运判官、永兴军路转运判官等职 。宣和五年(1123年),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靖康中,以坚守太原之功,加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太原城破,张孝纯降金。伪齐建立后,拜左丞相。金废伪齐,授权行台左丞相。[1]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致仕归徐州。皇统四年(1144年)卒,谥号安简。[2] 人物生平
北宋宣和末年,张孝纯以河东宣抚使兼知太原府。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败盟南下,重兵围困太原,张孝纯与副都总管王禀率军民坚守逾年,拒金招降。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太原城破,王禀战死,张孝纯被俘拒降,囚归云中,后不得已降金。[3]天会八年(1130年),金人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建伪齐政权,张孝纯被任为丞相。天会十四年(1136年),张孝纯把刘麟的毒计“借献黄庭坚墨迹给赵构实施斩首行动”密报给南宋[4]。 天会十五年(1137年),张孝纯尝书伪齐谋宋十事,密报于宋。伪齐政权废后,张孝纯以又任汴京行台左丞相。一年后,请归乡里。皇统四年(1144年)卒,谥安简。[2]留有诗若干篇。[5] 轶事典故
当地所称的“张阁老”,应该就是“伪齐丞相张孝纯”了。此地好不容易出个“丞相”的大官,怎么还称“伪”呢。查明万历版《滕县志·卷八·外传》中有对张孝纯的记载:“滕人,初仕宋,为太原知府……靖康元年粘殁喝兵陷太原,执孝纯以归,释而用之。金既册刘豫为帝,以东平为东京,以孝纯、郑亿年为丞相,孝纯仕伪齐……”据此可知,张孝纯在宋、金战争中曾有过“变节”行为,故一向持有“正统”观念的明版《滕县志》主笔王元宾在介绍“张丞相墓”古迹时写到:“在城东善堌社,丞相名永锡,又有张孝纯,废齐丞相,岂名孝纯而字永锡欤。然仕刘豫,不足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