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西湖公园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旅游景区
潮州西湖公园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区,北倚葫芦山(今称西山),总面积26.7公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潮州西湖历史悠久,是全国三十六大西湖之一,是潮州八景“西湖渔筏”的所在地。[1][2]
潮州西湖公园是由西湖和葫芦山两个部分组成,因其位于潮州古城之西,故而得名。[3]景区水色山光、相映成趣,散落在湖山水滨之间的峰岩泉石,历代营建的楼台亭阁、古树名木等,而更多的是人文景源,主要包括南岩寺、寿安寺、涵碧楼、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景韩亭、栖霞亭石刻群、葫芦山摩崖石刻葫芦山腰城遗址陈波儿塑像,以及“西湖二十四景”中现存的“莲池晓风”“处女泉清”“雁塔题名”等景色共十几处,其中葫芦山摩崖石刻130多处和涵碧楼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葫芦山腰城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涵碧楼、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也是粤东地区人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

景区历史

潮州西湖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西湖古时候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59年),皇帝下诏,潮州西湖成为八十一处放生池之一(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因与西湖依傍的葫芦山,对护卫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历代官府均重视对它的修筑、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知军州事林骠及知州林光世,他们对西湖和葫芦山都有不少建设。林光世还写了篇《浚湖铭》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采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xiǎn],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之乱。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景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