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

中国北京市境内寺院
1
4
法源寺(英文名:Fayuan Temple),位于中国北京市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法源寺前街7号,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也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2][3][4][5]
武后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寺院建成,武后赐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寺僧相瑢修葺,更名为崇福禅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雍正皇帝拨资修整。次年,寺院重修竣工,更名为法源寺。[6][7]1956年,在法源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2]1980年,在法源寺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6]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等,共六院七进。[8][9]1979年,法源寺被确立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6]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

历史沿革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回师途经幽州,诏于城内创建佛寺,以哀悼东征阵亡将士,但未能实现。此后,唐高宗李治又下诏建此寺。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寺庙建成,武后赐名“悯忠寺”。唐安史之乱时一度改名顺天寺。天宝十四年(755年)和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史思明分别在寺内东西各建一砖塔。安史之乱平息后,恢复悯忠寺名称。唐中和二年(882年)寺毁于大火。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悯忠阁。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城地震,悯忠寺再次受灾,随后奉诏修复。辽咸雍六年(1070 年),在寺名前加“大”字,称为大悯忠寺。[11][7][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