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

酵母科酵母属的一种真菌生物
酿酒酵母(拉丁学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又称面包酵母芽殖酵母或啤酒酵母,是酵母科酵母属的一种单细胞真菌生物,[1][2][6]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微生物之一。[7]1838年,J.迈耶在啤酒中观察到该菌株并命名,丹麦生物学家E.C.汉森于1883年对其进行了正式描述。[3]
酿酒酵母细胞呈圆形、椭圆形、卵形、腊肠形。营养细胞可直接形成子囊,每个子囊有孢子1~4个,圆形、光面。[1]生长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的酿酒酵母菌落为乳白色,有光泽、平坦、边缘整齐;细胞宽度2.5~10微米,长度4.5~21微米。[8]在纯培养状态下菌落呈奶油状,淡奶油色,表面光滑,中间常凸起,细胞直径为3~10微米。酿酒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喜在糖分高、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2]在25~35℃下生长良好。可强力发酵葡萄糖,一般可发酵半乳糖、蔗糖、麦芽糖蜜三糖(棉子糖),但不能发酵乳糖。[8]酿酒酵母具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并具有一个独特的生命周期,通常以二倍体形式生长,并通过多边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5]
酿酒酵母是最早被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之一,因其具有明确和易诱导的有性生殖阶段,逐渐成为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于1996年被全部测定,酿酒酵母因此成为全基因组被精确测定的第一种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具有16条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约为12兆碱基对,大约含有6000个基因,其中大约2/3以上基因的功能已被确定,成为现代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等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模式物种和参照物种。[3]酿酒酵母广泛用于生物医药、食品、轻工业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生产重组蛋白、天然活性物质、有机酸燃料乙醇等产品。[9]

命名

1838年,J.迈耶在啤酒中观察到该菌株并命名,丹麦生物学家E.C.汉森于1883年对其进行了正式描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