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山

天津市蓟州区山名
朱华山,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朱华山村,村名源于此山。清道光年间,朱华山被记载于《蓟州志》中,提及山内有端慧皇太子园寝。[1]

历史背景

据史记载,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园寝,唯独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华山下的端慧皇太子园寝。乾隆帝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叫永琏,为皇后富察氏所生。乾隆对永琏格外喜爱。仿照雍正的做法,密立永琏为皇太子。将立储的密旨,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永琏因“偶感风寒”而病死,年仅9岁。为此,乾隆十分伤心,下令辍朝五天。十一月谕曰:“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hōng]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端慧皇太子园寝在朱华山破土兴工,同年十月二十一端慧皇太子入葬。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园寝才正式竣工。整个园寝共耗银近十七万两,使用叶子金近三百八十两。十一月初六日,永琏的朱棺下葬。《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端慧皇太子园寝,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八尺四寸,纵八尺,檐高一丈二尺。前正中享殿一座,广六丈五尺四寸,纵三丈四尺,檐高一丈四尺。两庑各五间,广四丈八尺,纵二丈四尺五寸,檐高一丈三尺五寸。东有燎炉一座,广九尺三寸,纵六尺六寸,高七尺。南有大门三,广五丈一尺,纵二丈二尺,檐高一丈一尺五寸。门外设守护班房,西厢各三间,广三丈六尺七寸,纵二丈一尺七寸,檐高一丈二寸。围墙周长一百三十丈二尺,高一丈一尺。”同时,“立千总一员,外委一员,马兵七名,守兵四十七名,以守护焉。”嘉庆帝即位后,亲临端慧皇太子园寝,三奠三爵,从臣随行礼,每奠一拜。

陵园分布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谒陵路过朱华山,写了一首《朱华山酹酒》:“兆叶维熊意举男,髫龄书史即深耽。坟前省识吾怀悼,地下应知汝抱惭。觉后梦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难堪。从今拟废苍舒诔,古佛无生叩宝龛。”充分表达了乾隆失去爱子之后的悲痛心情。永琏死后,乾隆又密立第七子永琮为皇太子,也是皇后富察氏所生。可惜,永琮福分也不够,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二十九,除夕之夜,永琮因出痘死亡,年仅一周岁零八个月。死后,也葬在了端慧皇太子园寝之内。清高宗悲痛之余,谕曰:“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尸谥悼敏阿哥,乾隆十四年九月下葬,“丧仪视皇子从优。”嘉庆四年,仁宗亲政,追赠永琮为哲亲王。永琮死后,乾隆才立了第三个皇太子,就是皇十五子嘉庆。乾隆一生饱受丧子之痛。端慧皇太子园寝东侧葬有第七子永琮及九阿哥、十阿哥,西侧葬有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六阿哥。因此三组建筑群,形成笔架式样,故人称此地为笔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