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抖音百科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Qoraqalpog'iston Respublikasi),是乌兹别克斯坦行政区,是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北部、阿姆河下游和咸海南岸,首府是努库斯。面积16.49万平方千米,人口171万 (2013)。[1]。 16世纪属布哈拉汗国。1873年并入俄国。1925年建为自治州,1932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36年起划归乌兹别克。东部为克孜勒库姆沙漠的西半部;中部为阿姆河流域和三角洲地带,地势低洼,水道、湖泊密布;西部属于于斯蒂尔特桌状高地东南部,有独特的平顶山,海拔约292米[1]。 当地气候为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北部-7.6℃,南部-4.9℃,7月平均气温26~28.2℃。平均年降水量110毫米。境内居民主要是卡拉卡尔帕克人,其余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等。主要农作物为棉花。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克孜勒库姆沙漠地区饲养牛和卡拉库尔羊。养蚕业和咸海沿岸的渔业也有一定规模。工业有农产品原料加工、建材、金属加工等行业。轧棉业是工业 的主导部门,有9个轧棉厂以及相关的加工棉籽的榨油厂。金属加工企业修理汽车、船舶等。塔赫塔库什火电站供应共和国所需电力。昆格勒有铁路通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纳巴特。城市之间有公路相连。航空运输也比较发达[1]。 历史沿革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初卡拉卡尔帕克共和国的领土上就有人居住,在奎克勒尔干卡尔祭祠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古代文字碑(公元前4世纪),最有名的要数古希腊罗马晚期的托普拉卡尔宫殿(3~4世纪初)和戈乌尔卡尔等纪念碑。这里有许多自卡拉卡尔帕克人迁居热纳河流域起遗留下的灌溉设施、房屋及宅院的遗迹。从16世纪末起,中亚的史书文献中就常提到卡拉卡尔帕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