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务镇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的下辖镇
隆务镇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同仁中部,隆务河畔,处于青海农业区与南部牧业区,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著名的热贡艺术发祥地之一,是我省惟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独特,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热贡艺术”作为热贡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其精湛的制作技艺,艺术价值之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境内居住着藏族汉族土族回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总面积221.6平方公里,主河流一条,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气温5.2℃,年均降水量425.7毫米,年均日照2413.1-2634.9小时,属冷温干旱气候区,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下辖7个行政村,6个社区,共12个自然村,4座寺院,其中佛教寺院3座,清真寺1座。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46876人。[1]
隆务镇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结合部的中心点,也是西藏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会地,各种文化曾在这里冲突、渗透、交流、吸收。清真寺、二郎庙圆通寺隆务寺在不足1公里的古街上一字排开,伊斯兰教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栉比共存,这是民族包容与交融的结果,也是隆务镇的最大特点和亮丽的风景线。在各级党委政府不懈努力、各界宗教人士的积极配合和各民族群众理解支持下,多年来,隆务镇各民族和谐融洽相处,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大家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始终保持和睦相处,为同仁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沿革

同仁市隆务家族的祖先拉杰札那哇(译阿米拉杰),原是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下沃玛塘地方人,属萨迦·款氏家族的隆务支,13世纪中叶,受八思巴派遣,到同仁地区弘扬佛法;据久麦腾却乎著《隆务寺志》载,拉杰札那哇率300余人来到这里,每30人为一帐。其后裔逐渐控制了地方政权,成为隆务土官。隆钦多代本子三旦仁钦创建隆务寺,取名皆与其原属于萨迦·款氏家族的隆务支紧密相关。同仁地区的隆务得名,应始于元代。随着隆务寺的扩建,隆务寺政教合一制形成,寺僧日增,属民对生活日用品的需求,吸引了一些商贾来隆务经营,他们或季节贩运,或坐地经商,开始建造商铺、定居点。19世纪末,隆务寺活佛夏日仓准许甘肃循化等地的商人在隆务地区经商,并划定区域,筑土城集中居住,形成隆务街区,即后来的隆务镇。
1949年9月,同仁县人民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