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

周代时期鬻熊所著的书籍
《鬻子》,旧题周鬻熊撰。《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说家类有《鬻子说》十九篇。[1]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至鬻熊知道,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2]”内容“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鬻子·逢行圭序》)。今本《鬻子》一卷,其文与《列子》引道家之《鬻子》三条不类,与贾谊新书》引小说家之《鬻子说》六条略同,故清人认为系六朝以后人仿贾谊引文撰拟。有唐逢行圭、明谢汝诏注,明杨慎评议,收入《二十二子全书》、《说郛》等丛书。

正文

原书佚文
 鬻熊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亦不觉其亏。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发,随世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
• 鬻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弱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