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腐

嗳腐
嗳腐,汉语词语,中医证名。显状部位在胃,就诊科室是五官科。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多见于消化不良,嗳出后感觉舒畅。原因是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

病因病机

  • 主要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导致中焦气滞,胃气不降,浊气上逆,胸膈胀满。
  • 1.忧愁思虑过度,思则伤脾,造成脾胃虚弱致使嗳腐;怒则伤肝,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横逆犯胃则生嗳腐。
  • 2.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致使损伤脾胃,气失和降,宿食不化故为嗳腐。
  • 3.年迈脾胃虚弱,或久病耗伤脾胃,中阳不振,饮食不化,胃虚气逆而致嗳腐。

辩证施治

  • 1.肝气郁结
  • 症状:嗳腐时作,胸中有烧灼感,伴胸胁不舒,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苔薄黄,脉弦数。
  • 治法:清肝和胃。
  • 方药:左金丸
  • 2.饮食不节
  • 症状:嗳腐时作,烧灼感或轻或重,伴吐酸[wǎn]痞,厌食,舌红苔黄,脉弦滑。
  • 治法:消积和中。
  • 症状:嗳腐不甚,或作或止,食后觉舒,伴口淡无味,神疲乏力,大便稀,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 治法:补脾益胃。
  • 方药:六神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君子加山药、白扁豆)
  • 嗳腐一证,主要源于脾胃虚弱,以脾阳不足多见,导致胃失和降,则浊气上逆,出现嗳腐症状,临床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往往佐以通降胃气之药如:姜半夏,代赭石旋复花之类,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