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颖

西晋时期官员
司马颖(279年-306年),字章度,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第16子。[1]
太康十年(289年),司马颖被封为成都王。元康九年(300年),因结怨于贾谧,被皇后贾南风下诏外放为平北将军,驻守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直至永宁元年(301年)。 太安元年(302年),司马颖联合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反对齐王司马冏专权。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颖与司马颙合谋杀害长沙王司马乂,逼使东海王司马越退位,自领丞相、皇太弟。司马颖的权力顶峰时期,曾联合王浚司马腾讨伐司马[jiǒng],但最终失败,随冯嵩押入邺城,被范阳王司马[xiāo]长史刘舆假传圣旨赐死,时年仅二十八岁。[1]

人物生平

封成都王

太康十年(289),时年11岁。受封成都王,以益州蜀郡广汉犍为文山为其的封国,食邑十万户。后来蜀中大乱,304年李雄称成都王,建立成国,益州沦陷。后拜越骑校尉,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