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秀山

故宫御花园明代建造的景观景点
堆秀山,明曰堆绣山,清乾隆年间改名堆秀山,位于故宫御花园中东北部、钦安殿后东北侧,背靠着高大的宫墙,腾空而立,十分精巧秀雅。堆秀山为一座人工假山,整座山完全是由奇形怪状的石块堆砌而成,堆山匠师们称这种手法为“堆秀式”,因此得名。

建筑结构

堆秀山初建于明代,未兴建时其地原有明代建筑观花殿一座,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奉神宗朱翊钧之命拆去,于同年在其基础上改筑堆山,用太湖石叠高14米而成,山顶筑有亭子一座,名曰御景亭,亭平面方形四角攒尖[kuí]金宝顶,自亭上可俯瞰宫苑,远眺紫禁城景山、西苑尽在目中。山北依宫墙,高约10m。
堆秀山
叠石山脚正面中间有券洞门,洞门上额有一题名为“堆秀”的匾,使用满汉两种文字,门内有石洞,内为砖砌穹隆式石雕蟠龙藻井。“御景亭”和“堆秀”之名皆为明万历皇帝所赐,清代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的旧称。现存的匾额皆清代所制。东侧山脚石壁上还刻有乾隆皇帝所题的“云根”二字,以赞赏石山似层云叠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