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中耳炎

疾病
胆脂瘤型中耳炎(choles teatoma otitis media),又称中耳胆脂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中耳炎,而不是真性的肿瘤,指角化的鳞状上皮在中耳内形成的囊性结构,中间常堆积白色脱落上皮组织。胆脂瘤型中耳炎约占中耳疾病的2.5%,主要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脑脓肿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2]

病因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较多,先天性者由外胚层胚胎细胞残留发展而成;后天性者常与咽鼓管通气功能不良、炎症刺激、鼓膜穿孔、耳部手术等有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包括袋状内陷学说、上皮移行学说、鳞状上皮化生学说以及基底细胞增殖学说四种学说。[2]

袋状内陷学说

袋状内陷学说认为,胆脂瘤的形成主要包括四个时期,即内袋形成、角质上皮增生、内陷袋膨胀、骨质破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