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元

清朝时期的直隶州知州
陈其元,字子庄,晚年自号庸闲,生长在浙江海宁一个鼎族之家。先任直隶州知州,后发往江苏补用,受江苏巡抚丁日昌的青睐,先后代理南汇青浦上海几个大县的县令。六十二岁辞官,侨居武林。归来后泉石优游,娱情翰墨,遂成《庸闲斋笔记》,先得八卷,后补写四卷,共十二卷,计十四万余言。

人物经历

陈其元(1812—1881),字子庄,晚年自号庸闲,生长在浙江省海宁县一个角族之家。先世出身宋高武烈王,以勋戚随高宗南渡后籍临安(今杭州市)。南宋灭亡,家业破败。于叨朝中叶,其始祖高谅以穷苦学生身份由仁和(今浙江杭县)游学海宁。由子饥果所致倒卧一座桥边,为一豆腐业主陈氏收留,后入赞陈家,遂承陈姓
从开始磨豆腐为业至清代嘉道年问,兰百余载,传世二十余代,家业日盛,人才辈出。登进士第者31人,举人103人,官至宰相者3人,尚书、侍郎、巡抚、藩某13人,在浙江推为望族。乾隆年间宰相陈元龙,系其元六世从祖。当地流传的有关陈元龙乾隆皇帝的特殊关系,以及乾隆皇帝下江南驻碎陈家的种种传说更使陈家名望大振。其祖陈万森,父陈获,皆官府、县。封建宫僚家庭,自幼培育了他的封建正统思想。一生不辍科举,先后参加省试达十五次之多,然而科举并没有给他带来光明前程,他只是靠着对朝廷的忠诚和办事的干练,才最终登上了江苏道员的高位。
陈其元白幼在杭州读书,1844年栓金华训导,后报富阳教谕,在职18年,德业课士,颇有贤声。太平军入浙后,陈其元出于地主阶级立场,本能地起而抵抗,因此被提升为知县,加秩同知,并踢孔雀[líng],为曾国落、左宗棠所器饭。1864年受左宗棠举荐为直隶州知州,发往江苏补用,深受江苏巡抚丁雨生的青睐,先后代理南汇青浦、新阳、上海几个大县的县令。1867年,以州牧资格提调淞沪厘局。在江苏作官期间,充分显示了他的办事才干。每到一县都廉洁奉公,励精图治,体恤民情,兴利除弊。1867年官南汇时,民间讼本,一经起诉,立即提讯,随到随审,随审随结,其办公效率之高,令人钦敬。官青浦时,力行青文,止息兼并,锐心水利,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