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名世

清朝翰林院编修
钱名世(1660年-1730年),字亮工,号[jiǒng]庵,江苏武进人,是清朝著名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江左才子”。[1]他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高中探花,后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2][3]钱名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他的诗歌以悠然自得、清新脱俗著称,著有《崇雅堂集》、《古香亭诗集》等作品。[4][5]然而,他也因卷入年羹尧案而遭革职回籍,雍正帝更亲自书写“名教罪人”四字悬挂在他的门前。[6][7][8]

生平简介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鸿绪主修《明史》,万斯同(字季野)核定文稿,时斯同双目已废,仅以口述,名世倾力修辞。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万钱同修明史》:“时钱亮工尚未达,亦东海门下士,才思捷敏,昼则征逐朋酒,夕则晋接津要,夜半始归静室中。季野踞高足床上坐,钱就炕几前执笔,随问随答,如瓶泻水。钱据纸发书,笔不停缀,十行并下,略无[xià]漏。史稿之成,虽经数十人手,而万与钱实尸之。”
因与年羹尧乡试同年,交情颇好。康熙四十三年,与修《佩文韵府》。康熙四十八年,与查慎行等同入武英殿校刊《佩文韵府》。康熙四十九年,与赵熊诏、杨大鹤等先后编[zuǎn]渊鉴类函》。康熙五十八年,与方苞等参与《骈字类编》修纂工作。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名世赋诗八首赠之,有“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钱在第二句诗后特意加注解说:“公(年羹尧)调兵取藏,宜勒一碑,附于先帝‘平藏碑’之后”。雍正四年,因赠诗而受年羹尧案株连,以“谄媚奸恶”罪当死,雍正虽只叫革职逐返,却亲书“名教罪人”匾额,悬其大门口,又命诸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
著有《崇雅堂集》、《古香亭诗集》,其诗悠然自得,颇得大诗人王士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