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同

清初著名史学家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是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出生于浙江[yín]县(今宁波市)。他师从黄宗羲,精通经学史学,尤其致力于明代历史的研究。康熙十八年,清朝特设博学鸿词科延揽天下人才,又重开明史馆。万斯同应徐元文聘请,来到京师,以布衣身份参与修史。在[zuǎn]修工作中,万斯同无总裁之名而行总裁之实。在万斯同和馆内各纂修官及监修总裁的长期努力下,康熙二十九年左右,第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明史稿》初步编成,凡四百一十六卷。康熙三十三年,诏令续修《明史》。万斯同又应总裁王鸿绪聘请,从江南会馆来到王氏京邸,再次承担了史稿列传部分的修改审定工作。这时,万斯同年事已高,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宿愿,仍然在他人的协助下,殚精竭虑地修改史稿。居京期间,万斯同屡开讲席,启导后学,学者尊称“万先生”。晚年双目失明,仍口授答问、讲学。康熙四十一年四月,万斯同因长期劳累,卒于王鸿绪府邸。他与张岱谈迁查继佐合称为“浙东四大史家”。除了参与编修明史》外,万斯同还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著作。[1]

人物生平

明崇祯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1638年3月9日)戌时,万斯同出生于浙江鄞县,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
8岁时,在客人面前能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
到14、15岁读遍了家藏书籍,以后专攻二十一史,并受业于浙东著名史学家黄宗羲,后又博览天一阁藏书,学识锐进,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