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鹟科-抖音百科
霸鹟科(拉丁学名:Tyrannidae;英文名:tyrant flycatchers)是美洲最大且最多样化的鸟类科属,[1]隶属于鸟纲、雀形目。[2]霸鹟科有104属四百多种,[6]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3]热带低地和山地常绿森林的栖息地拥有最高的单一区域物种多样性。[1] 霸鹟的形态和体型差异极大,其成员几乎适应了所有栖息地,演化出多样的觅食策略和形态特征。在羽色方面,它们大多较为朴素,多数物种以棕色、灰色、白色和黄色为主。体型上,霸鹟科最小的短尾侏霸鹟仅有6.5-6.8厘米,最大的白尾鵙霸鹟则可达29厘米。部分物种演化出华丽的冠羽和尾羽,并展示复杂的求偶行为。由于羽色相似,某些属(如拟霸鹟属、蝇霸鹟属、纹霸鹟属)在野外难以区分,常需通过鸣叫声辨别。行为上,从栖息于密林深处、体型娇小且羞涩的铲嘴霸鹟,到相对较大、大胆好奇、常出没于人类居住区开阔地带的王霸鹟,不同物种习性迥异。正如其名,绝大多数霸鹟完全以昆虫为食(尽管并非专食蝇类)。它们多为机会主义捕食者,常捕捉遇到的飞行或树栖昆虫。然而食性差异显著,部分物种(如大食蝇霸鹟)会摄食果实或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青蛙)。热带物种有时会加入混种觅食群。[1] 霸鹟科鸟类共有450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灭绝(EX)——1种,极危(CR)——2种,濒危(EN)——7种,易危(VU)——15种,近危(NT)——16种,无危(LC)——409种。霸鹟科鸟类受到的威胁 主要有人类的城市用地侵占栖息地;农牧业用地侵占栖息地;采矿破坏栖息地。[7] 分类
霸鹟科隶属于鸟纲、雀形目。[2]霸鹟科有104属四百多种。[6]霸鹟科的分类体系历经多次修订。Prum和Lanyon(1989)、Chesser(2004)以及Ericson等(2006)的研究首先将蒂泰霸鹟属(Tityra)、厚嘴霸鹟属(Pachyramphus)、拟鵙霸鹟属(Laniocera)等类群独立为南美霸鹟科(Tityridae)。近期Tello等(2009)和Ohlson等(2013)提出将霸鹟科拆分为多个独立科:王霸鹟科(Onychorhynchidae,含王霸鹟属Onychorhynchus、蝇霸鹟属Myiobius等)、扁嘴霸鹟科(Platyrinchidae,含冠霸鹟属Calyptura等)、苇鹟科(Tachurididae,含苇鹟属Tachuris)、喙霸鹟科(Rhynchocyclidae,含领霸鹟属Mionectes至钩嘴霸鹟属Oncostoma,下分3亚科)及狭义霸鹟科(Tyrannidae,含剩余属种,划分为5亚科和若干族)。该体系被Dickinson和Christidis(2014)采用,但未被其他权威分类系统采纳。Winkler等(2015)将多数类群处理为亚科或族级单元,并将王霸鹟亚科(Onychorynchinae)归入蒂泰霸鹟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