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千龄-抖音百科
马千龄(1828年至1910年9月22日),[2][1][a]男,回族,字松坪,[1]号建成,[2]甘肃省河州临夏县韩集阳洼山人,[1]属毕家场门宦,[b][5]曾为马占鳌出谋划策,也是河州回民起义领导人之一。[5]死后被清廷追封为“建威将军”。[2] 马千龄年轻时以从事驮运为生,随河州回民商帮贸易于甘肃、青藏境内的蒙、藏地区,家境逐渐变得富裕。同治末年,马千龄说服十八大营首领免战。[2][1]河州爆发回民起义,马千龄参加马占鳌队伍,多次与清军作战。太子寺战役后,马千龄力劝马占鳌投降并与马占鳌、马海宴驱逐十八大营。在围剿抗清的回民起义军中,马千龄及其子马福禄、马福祥共同击退回民,受左宗棠赏识,被清廷授予蓝翎都司的职位。[c][2][1] 人物经历
1828年,马千龄出生。[1]马千龄年轻时以从事驮运为生,随河州回民商帮贸易于甘肃、青藏境内的蒙、藏地区,家境逐渐富裕。不仅善于经营,而且有一身武艺。[2][1] 晚清时,陕西回族反对清朝统治的人被称为“十八大营”。同治末年,十八大营被清军打败,撤退到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南),[7][1]在大西乡中川中会和(在黄河之南,今属积石山县大河家乡),想要攻打黄河北岸的官亭(今青海省民和县),马千龄得知以后害怕十八大营导致战争事态扩大伤害乡里,于是前往说服十八大营首领,表示战争中要灵活运用战略和战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角色和态势来应对挑战。于是,让十八大营取消攻打官亭计划。[1]之后,河州爆发回民起义。马千龄参加马占鳌的队伍,多次与清军作战。太子寺战役后,马千龄力劝马占鳌认清时务,选择投降。马占鳌、马海宴降清后,马千龄与马千龄合力驱逐十八大营。在围剿继续抗清的回民起义军中,马 千龄及其子马福禄、马福祥共同击退回民,受左宗棠赏识,被清廷授予蓝翎都司的职位。[c]后来,马千龄长期居住河州原籍,成为当地富户。1910年9月22日(宜统二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午时),马千龄因病去世,终年85岁,被清廷追封为“建威将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