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粲

明代书法家
[càn](1379~1434[1]),字民望,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沈度之弟。善真、草书,飘逸遒劲,自成一家。尤长于诗,有集二千余首。永乐初,与兄度同事秘阁,度为翰林学士,粲为侍读学士,人咸以大小学士、二沈称焉。历成、仁、宣、英四朝,俱受殊宠。自兄殁[mò]后,凡玉册金简,国家大制作,皆出粲笔。累迁大理寺少卿,与兄子藻同致仕归。性孝友,伯仲同居,笃于事兄,人以为莫及。尤端厚谦抑,好奖掖后进。襟怀爽[kǎi],不屑屑细,故自号简庵。有《草书千字文卷》《草书古诗轴》《梁武帝草书状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等传世。著《简庵诗稿》。

人物经历

明成祖时期,“二沈”兄弟——沈度、沈粲书法名声极大。其中沈度更是名重天下,被皇帝称为“
我朝王羲之”。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只不过婉丽工整,为馆阁体的范本而已,如今知者甚鲜,可见历史是无情的,“时名”不一定能经得起历史的淘汰。然而,他弟弟沈粲的草书却至今为人们珍爱。
沈粲[明代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