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激素缺乏症-抖音百科
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2]又称垂体性侏儒症[3],是由于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GH)部分或完全缺乏,或由于GH分子结构异常等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2]该病的发病率约为20/10万~25/10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约为3:1,大多为散发性,少部分为家族性遗传。[8] 生长激素缺乏可分为原发性(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遗传性生长激素缺乏所致)、继发性(主要由于下丘脑、垂体或其他颅内肿瘤、感染等所致)和暂时性三种。该病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生长速度减慢、头颅呈圆形,面容幼稚,脸圆胖,皮肤细腻,头发纤细,下颌和颏部发育不良,牙齿萌出延迟且排列不整齐,有些患儿可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等。生长激素缺乏症可通过生长激素刺激试验测定GH水平进行检查。常用的测定方法为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经典的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包括生理性刺激试验(睡眠试验、运动试验)和药物刺激试验。GHD的诊断依据主要有①匀称性身材矮小、生长缓慢、两种药物激发试验结果均示GH峰值低下(<10ug/L)等。[2]对于已经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需行头颅MRI检查,以了解有无下丘脑-垂体发育异常及器质性病变。[2] 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主要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目的是尽可能使患者的终身高达到正常范围。治疗时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对于生长激素神经分泌功能障碍(GHND)的患儿,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有较好疗效。[5]1957年Raben(拉本)首次从垂体中分离出人生长激素并用于临床垂体性侏儒症,1987年第一个N端去除蛋氨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由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制成功,后多种重组人生长激素批准上市。[9] 病因
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或靶细胞对GH无应答反应等均会造成生长落后,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