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庠

宋朝监察御史里行
[xiáng],字希道,北宋彭城人。8岁便能作诗。中进士后,任高密广平院教授。后因上书议论时事,受到宋英宗器重,升任监察御史里行。

人物平生

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说:天子之孝,在于继承先王之志,而不在宗庙的侈靡,因此,“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皇家的奉宸库被盗后,只将看守库房的小官治罪,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仁宗的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刘庠启奏说,执法当从贵戚和皇帝亲近的人开始。英宗未立太子,刘庠上疏认为,应早日确定太子的人选,并使太子经常留在皇帝身边,经受锻炼。这些建议英宗一一采纳,付诸实行。
宋神宗即位后,刘庠任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在宋与契丹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在河东转运使任上,他考察了河东路的物产情况,发现铁的蕴藏丰富,就请求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发展冶铁铸造。他又招募民众往长城边上的荒僻地区转运粟谷,以防饥荒。此后,先后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真定府知府、河东都转运使、开封府尹。
刘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不以为然,不愿在王安石手下做事。王安石想会见他,并嘱咐传达人员说:“今天来客一律不见,只有刘尹来要立即告诉我。”但刘庠始终不肯见王。后屡易职降职。64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