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钟

周代的名琴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发音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振聋发聩。传说,此琴最早由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俞伯牙弹奏,后来几经辗转传到了齐桓公的手里。[1]
民间传说,齐桓公在一次巡视的途中救下一个孩子,这孩子舍命护着一把琴。齐桓公贤明,他见这孩子耳聪目明十分怜惜,怀里又抱着一把难得的好琴,于是把他收入宫中,悉心培养,赐名“号钟”。数年之后,号钟长大,琴技精湛。有一天,齐桓公正在整肃军队,想要出征鲁国。忽然听到琴声震动、响亮激昂,他情不自禁地吹起牛角应和,更感觉精神振奋,这琴声正来自号钟的弹奏。于是齐桓公命人以牛角配合古琴演奏,为军队出征壮行,激发将士斗志,军队士气倍增。从此“号钟”名声远播, “号钟”这一名琴便流传下来。[1]

历史来源

号钟,古琴名。汉·刘向《九叹·[mǐn]命》:“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淮南子·修务训》:“鼓琴者期於鸣廉、脩营,而不期於滥[xié]、号钟。”高诱注:“号钟,高声,非耳所及耳。”唐独孤及《夏中酬于[]华耀问病见赠》诗:“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云笈七签》卷一百:“黄帝之琴名号钟,作清角之弄。”
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曾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