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抖音百科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ksandr Nikolayevich Skryabin,1872~1915年),生于莫斯科,成长于一个外交官家庭。自幼失去母亲后,在祖母的溺爱中长大,形成了较为孤僻的性格。1892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班毕业时,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金奖,吸引了出版商别拉耶夫的注意。此后,别拉耶夫资助他进行了频繁的国内外钢琴演奏活动。1898年起,他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教授。1904年至1910年,他侨居国外,期间形成了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外在世界是精神活动的产物,自我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使其走向抽象、神秘的表现主义音乐风格。1910年,他返回莫斯科,并于1915年4月27日去世。[1] 斯克里亚宾的音乐生涯中,共创作了222部音乐作品,其中除6部交响曲外,其余均为钢琴作品。他的钢琴作品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钢琴小品,如玛祖卡、练习曲、前奏曲等,以及音诗、即兴曲、夜曲等多种体裁;二是10首奏鸣曲。这两类作品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1] 斯克里亚宾在音乐创作上展现出鲜明的创新意识,他自称哲学家的成分大于音乐家。他的创作生涯以1898年为界,前期作品融合了民族音乐与浪漫主义的元素,后期则呈现出表现主义的特性,集革命性与神秘性于一身。早期作品中,他继承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传统,同时受到肖邦、李斯特的影响,展现出戏剧性和英雄气概。他善于运用各种钢琴技巧,展现钢琴的丰富表现力,音乐形象生动、旋律宽广、 情绪激昂。他还大量使用复杂和弦,强调和声的不协和性与紧张感,通过紧张的节奏、不协和的和声以及强烈的力度对比,来表现内心尖锐的矛盾冲突。[1]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