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科

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下的一科
藜科(拉丁学名:Chenopodiaceae),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的一科。[1]在传统分类系统中,藜科与狭义苋科(Amaranthaceae)通常基于苞片、花被及雄蕊的特征被处理为2个独立的科。[3][4]广义苋科隶属于石竹目(Caryophyllales),包含传统藜科(traditional Chenopodiaceae)和狭义苋科。[5]
藜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半灌木和灌木,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小乔木;茎枝常具关节。叶互生或对生,形态多样,包括扁平、圆柱状、半圆柱状或退化为鳞片状,无托叶。[3]藜科植物在南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寒带均有分布,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半干旱及盐碱地区。在中国,藜科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内蒙古及东北各省区,以新疆最为丰富。它们主要生长在海拔300至2000米之间的地段,个别种类如小果滨藜可分布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在青藏高原的最高分布记录为5050米。藜科植物由于多生活在荒漠及盐碱土地区,常呈现出一系列旱生适应现象,例如具有发育迅速的深根系;叶片缩小甚至消失,茎或枝常变为绿色以进行光合作用等。[3][2]藜科植物的繁殖方式以播种法为主。[6][7]
藜科植物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甜菜是制糖的原料,菠菜是重要的蔬菜,土荆芥猪毛菜为制药原料,无叶假木贼用作农用杀虫的原料。有些藜科植物对沙漠地区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能防风固沙,其中梭梭是重要的沙区造林树种,已大量用于生物治沙。此外,部分藜科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与抗氧化功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成分的研究对象。[2]

分类

在传统分类系统中,藜科与狭义苋科通常基于苞片、花被及雄蕊的特征被处理为2个独立的科,其中藜科苞叶及花被常为草质或肉质,雄蕊常分离;而苋科苞叶及花被常为干膜质,雄蕊基部常合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