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

后周第二位皇帝
柴荣(921年—959年),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959年在位)。[1][2][3]
柴荣出生于邢州,少年时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而改姓郭,跟随郭威从戎、入仕,先后担任后汉左监门卫大将军、天雄牙内指挥使、贵州刺史等职。[1][2][3][4][5]后汉乾[yòu]四年(951年),郭威自立称帝,国号[1][2][3][4](史称后周)。柴荣出任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一带)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1][2]治理澶州期间颇有政绩;[1][2]广顺三年(953年),改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受封晋王[1][2][6]广顺四年(954年)正月,郭威去世,柴荣继位。[1][2][6]
柴荣在位五年多期间(954—959年),一方面改革内政,显德元年(954年)十月开始整顿军事、训练精锐部队,显德元年(954年)十一月和显德六年(959年)二月,治理黄河汴河等,疏浚漕运水路,兴修水利;显德二年(955年),下诏校定历法、撰成《钦天历》,改造东京开封、修建外城,整顿佛教、规范寺院及僧尼,下诏禁天下铜器、立监铸钱;显德五年(958年)七月颁行《大周刑统》,均定田赋等。[2][7][8][9]另一方面,柴荣对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显德二年(955年)率军西征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显德二年(955年)和显德四年(957年),柴荣三次亲征南唐,得到十四州、六十县;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率军亲征辽国,收取三关三州等。[1][2][7][10][8][11][12][13][14][15][9]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病逝,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2][9][14]
柴荣生逢政权割据的五代时期,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改革内政,并且图谋统一天下,南征北战,史家评论他“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2][9][1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