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

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军师
钱江,字然,又字秋屏,曾任太平天国洪秀全军师。自太平天国亡后,辗转流离,在今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落发为僧,法名“小颠和尚”。

人物生平

钱江(1800—?),字然,又字秋屏,长兴人,一说归安(今湖州)人。曾任太平天国洪秀全军师。出身仕宦之家,为山东巡抚钱钰的第六世裔孙。自太平天国亡后,辗转流离,在今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落发为僧,法名“小颠和尚”。因史书无从记录,故坊间亦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传闻。其出家以后在广济县收过了多名学生,其中以饶汉祥郭泰祺刘文岛等最负盛名。
鸦片战争前,钱江流寓广东,他与爱国人士何大庚、卞江殷等人经常议论禁烟、抗英之事,他认为贩卖鸦片“伤民命奚止数百万众,耗及财岂仅数千万金”,危害性极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月,林则徐两广总督,雷厉风行开展禁烟斗争,钱江积极支持林则徐,深得林的器重。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政府英国签定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消息传至广州,群情激愤,钱江与何大庚、卞江殷草拟了《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并于是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将公檄帖在明伦堂,公檄愤怒申讨英国侵略者“凶残之性,甚于虎狼,贪[]之心,不殊蛇豸”;“掠我土地,[qiāng]我文武,淫我妇女,掠我资财”的罪恶,揭露清政府投降派“不顾国仇民怨,[]行割地输金”的行径,指出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等口岸是“开门揖盗,启户进狼”,提出反对南京“城下之盟”。号召全省百姓起来进行抗英斗争。公檄受到广州市民的热烈响应。十二月二日,钱江等在明伦堂集合,有数千市民前来参加,要求当局举办团练,抗击英国侵略。十二月六日,清广东督抚张贴告示,禁止百姓抗英活动。同日,钱江等两次在明伦堂集会,商议抗英斗争。次日,他率众焚烧英洋馆、住所,两广总督命知县梁星源逮捕钱江。当时在广州主持对外交涉的清钦差大臣伊里布,将钱江革去监生,充军新疆。
钱江(约1800---1853)清末长兴县人字东平,监生出身。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广州参加抗英斗争,被两广总督逮捕充军伊犁(新疆),旋遇赦归。道光三十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夺隘破城,所向披靡,势如破竹。1853年(咸丰三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并在此建都。清政府为剿灭太平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耗银计580万余两,部库银从800万两跌为220余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