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

分布在北太平洋的一种小型远洋洄游经济鱼类
秋刀鱼(学名Cololabis saira),英文名Pacific saury[1],别名竹刀鱼[2],为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一种小型远洋洄游经济鱼类,为亚太地区国家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较高。[1][4]广泛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及北太平洋亚热带亚寒带海域和美洲沿岸的热带和温带水域,[4][2]共分为4个种群:西北太平洋种群、日本海种群、北太平洋中部种群以及加利福尼亚种群。[5]
秋刀鱼成鱼平均体长约35厘米,体重约200克。体型细长,侧扁,略呈棒状,背部有5-6个小鳍,腹部有6-7个小鳍。秋刀鱼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以浮游甲壳类仔鱼、鱼卵等作为主要饵料,具有较强的集群性和趋光性;[4][6]同时还是中上层洄游性鱼类,[4]一年迁徙两次,春夏两季向北觅食,秋冬两季向南产卵[7]
秋刀鱼营养丰富均衡,口感好且味道鲜美,可以做生鱼片食用,也可用蒸、煮、煎、烤等多种方法烹[rèn],价格便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食材之一,还可作为金枪鱼渔业的饵料鱼。[1][8]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瓦努阿图是秋刀鱼的主要捕捞国和地区,世界平均年产量大约在40万吨。[1][9]2015年,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成立了秋刀鱼工作组,将秋刀鱼列为优先管理物种。[4]

形态特征

秋刀鱼成鱼的平均体长约为350mm,体重大约在200g左右。其中,最大的个体可达400mm长,体重约为250g。它的体型细长,侧扁,略呈棒状。秋刀鱼没有胃,肠道较短。头顶部到吻端平坦,中央有一条微弱的棱线,上下颌骨微突出,呈啄状,口前位,上颌比下颌稍短,上颌呈三角形。上下颌的齿很小,排列成一行,非常稀疏,前部齿比较集中,而后部则较少或没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