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

代表作《论书》
王僧虔(426年-485年),是南北朝时期的大臣和书法家,出生于山东临沂市[1]他是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之子,出身“琅邪王氏”。[2]刘宋历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吴郡太守等职,曾仕于豫章王刘子尚、新安王刘子鸾帐下,皆有官声。他擅长书法,受到当权者的欣赏。南齐建立后,拜王僧虔为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不久升任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永明三年(485年),王僧虔去世,享年六十,追赠司空谥号“简穆”。[3]他喜欢文史,善于音律,工真书、行书。他的书法承袭祖风,丰厚淳朴而有骨力。墨迹有《王琰帖》。[4]他还著有《论书》等著作。[5][6]

人物生平

幼年经历

王僧虔在孩童时,他的父亲王昙首,曾和兄弟一同把子孙集合在一起,任凭他们游戏欢乐。王僧达跳到地上作小老虎。当时王僧虔连续下棋十二盘,既不坠落,也不重作。王僧绰蜡烛珠做成凤凰,王僧达夺过来把它打坏,也并不惋惜。伯父王弘叹息说:“僧达俊爽,当不亚于别人,然而使我家破亡的,终究也是这孩子。僧虔一定会成为三公,僧绰当会以名声受到赞美。”有人说王僧虔采烛珠做成凤凰,王弘称他为长者。

声名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