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龙属

蜥形纲鱼龙目的海生爬行动物
巢湖龙属(学名:Chaohusaurus),又名巢湖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生活于距今约2.3亿年前的早三叠纪中国巢湖地区。它们的体态呈鱼形,以食鱼虾为主,属于鱼龙超目。巢湖龙属于鱼龙类中最小的一种,身长约70到170公分,重量约10公斤。它们的外形与杯椎鱼龙混鱼龙的关系较近,而非较先进的鱼龙,拥有鳍状肢,颈部长,身上没有背鳍,尾鳍短而长基部。巢湖龙的化石在1965年于巢湖城西龟山处首次发现,随后在巢湖龟山、马家山等地也出土了鱼龙化石,这些化石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鱼龙化石。

形态特征

巢湖龙属(学名:Chaohusaurus)意为“巢湖蜥蜴”,是种已灭绝、外表类似鱼的海生爬行动物,生存于早三叠纪的中国巢湖,属于鱼龙超目
它们也曾称作安徽蜥Anhuisaurus)、陈龙Chensaurus)。它们在1972年被杨钟健董枝明描述。它们的外形跟杯椎鱼龙混鱼龙的关系较近,而非较先进的鱼龙;巢湖龙演化出杯椎鱼龙、混鱼龙,而且巢湖龙有者较类似蜥蜴的外表,而非较晚鱼龙目类似海豚的外形。它们拥有鳍状肢,而非蹼状脚掌,颈部非典型地长,身上没有背鳍。尾鳍是短而长基部。它们是鱼龙类中最小的一种,身长约70到170厘米。重量约10公斤。
最惊人的是它们巨大的眼睛。在测量过的鱼龙眼睛中,最大的直径达到 264 毫米,超过蓝鲸和巨型深海鱿鱼。鱼龙有多大呢?据文字记载,最大的鱼龙身体长约21米,最小的鱼龙大概长 70 厘米。鱼龙的重量从几公斤到几十吨不等。作为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的生殖方式与一般爬行动物“卵生”的不同,它是一种“卵胎生”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