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大理之战

公元1252年至1254年蒙古国忽必烈率军攻灭大理国的战役
蒙古灭大理之战是指公元1252年至公元1254年期间,为达到蒙古国南北夹击灭亡宋朝的战略目的,忽必烈率军攻灭大理国的战役。大理灭亡后,蒙古统一了大理各部,并按中原封建制度设置郡县,实行屯田政策,以传播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科学文化,从而推动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3][1]
公元1252年7月(蒙哥汗二年),蒙哥汗命忽必烈率10万大军远征云南,大理国已势微,国王段兴智失权,权臣高泰祥摄政,内部矛盾激化。1253年,蒙军分三路进军,途中招降大理北部部落。冬,大理拒降,蒙军攻城,段兴智、高泰祥出战失败,高泰祥被俘杀。次年春,忽必烈北返,继续征服未降部落,留兀良合台大理。秋,兀良合台追击段兴智至昆明,段被擒。立国316年之久的大理国至此灭亡。[3][1]

历史背景

大理国白族祖先段思平于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建立的政权,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越南缅甸各一部。[4]
其国至宋代国势衰微,段兴智大权旁落,由丞相高泰祥代摄国政,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