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新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荣新江(Rong Xinjiang),[1]1960年生于天津[2]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a]
1978年9月-1982年8月,荣新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1982年9月-1985年9月,荣新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1984年9月-1985年7月,荣新江在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 Leiden University)留学1985年9月-1987年9月,荣新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担任助教;1987年9月-1988年9月,荣新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担任讲师;1988年9月-1993年8月,荣新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担任副教授;1993年8月,荣新江开始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担任教授;1998年8月开始,荣新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担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3月后,荣新江获得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2010年3月-2017年12月,荣新江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担任主任一职;2018年后,荣新江在北京大学担任博雅讲席教授。[3][a]
荣新江主要从事中西交通史,敦煌吐鲁番文书,隋唐史,西域史,汉唐中西文化交流史,敦煌吐鲁番文书调查研究,唐宋西北民族变迁史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新疆石窟寺和墓葬流失文献(写本与刻本)调研项目”“于阗敦煌-以国家图书馆藏新出与未刊和阗、敦煌汉文文书为中心”及“新出土及海内外散藏吐鲁番文献的整理并研究”等。著有《敦煌の民族と东西交流》《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华戎交汇——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于阗史丛考》《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敦煌学十八讲》等。[4]
荣新江曾获得“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等荣誉。[3]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