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鲁番文书-抖音百科
吐鲁番文书是指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古墓葬区以及一些古城、洞窟遗址出土的纸质写本文书。这些文书主要为东晋十六国到元代(4-14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原始资料[1]。 背景介绍
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西汉置戊己校尉,建高昌、交河诸壁、垒,开置屯田。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于此建高昌郡,历经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皆为凉州(或沙州)的属郡。444年北魏灭北凉,北凉残部西迁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立阚氏为高昌王。嗣后,张、马、诸氏相继据此称王。唐贞观十四年(640),太宗灭立国一百余年的氏,以其地置西州。9世纪中叶后,为回鹘所据。吐鲁番文书主要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原始资料。 发现与流失
1959年至1975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合平两地,共发掘清理了晋到唐的墓葬四百余座,获得了2700多件汉文文书。这些文书的时间跨度从西晋泰始九年(273)到唐大历十三年(778),前后历时五百年。然而,早在19世纪末,吐鲁番文书就已经遭受了来自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盗掘和掠夺。这些被盗取的文书后来逐渐被公布,使得吐鲁番文书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